悲观与乐观

本来我以为悲观可以让自己保持警惕,以应对随时到来的不可预测的风险,这种心态一直持续了大概五年左右,现在回头看看,这种心态是有问题的-或者说事实证明是有问题的-让我的情绪日趋负面化而不能自拨!

当然,有些悲观情绪是现实环境带来的,就在近二年,很多两年前担心都成为了真实,比如:在参加自学考试的时候就担心考到了文凭是否还有机会使用、比如在职场里的筹码-我的专长是否有机会施展…,事实证明这些担心都变成了真实。一年投出不计其数的简历,要么就泥牛入海、要么就是 “不适合” 的回复,实在令人沮丧,久而久之,对自己的一切都产生了严重的怀疑、对未来充满担忧,夜不成寐、白天精神状况越来越差,情绪越来越不稳定等等实际的状况都一一浮现出来,这些状况严重影响工作、生活、家庭质量,对于人际关系处理进退失据、家庭被压抑失望埋怨等负面氛围里所笼罩,成了让所有人不愉快的场所。

当我在办公室的电脑上敲出上述内容时,我的目光稍偏向玻璃幕墙外的小花园,花园里仍是绿意盎然,整洁的步道外侧的树木上悬挂着的小灯笼在传递着清晰无误的信息-新年就来了,绿植中的部分落叶树的叶子全部掉落了,光秃秃的,但是这些并不能首先吸引的我目光,因为无论是地面的绿篱、稍高的圆球绿植还是高大且舒展的不知名目的树,都是绿色的,一如盛夏,这些枯树差不多是这些绿的点缀吧。

预示2025-新的一年将是充满活力、奋斗的年头!
窗外,就算有光秃秃的枯树,但是我的目力所及,直观的感受还是充满生机的绿色。愿新年,我的乐观情绪也能战胜悲观,充满生机!

2025,不管如何立目标,心态的调整是必须放在第一位的,如果没有实际行动来改变2024的一切,那就要接受它。现在不是乐观的时候,但是悲观情绪也必需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,不能让悲观主导工作、生活与家庭!要知道,有悲观情况的初衷是让自己保持斗志,对环境保持警惕。而不是忧心仲仲,甚至到了杞人忧天的程度。

春天即将到来了,让多余的悲观就随寒冬一起消失吧!

告别2024

就这样毫无知觉地,2024就结束了。春天照常闷、夏天照常热、舒适的秋天还是那么短,短到只有一个星期,当然冬天的冷也还是一样的,没有变化…

2024还是有些不一样的:焦虑加剧、关系更加紧张、任何事更加不顺,本人就像世界末日时将爆发的火山🌋,正无限接近临界点。

世界末日和火山爆发的临界点,就是在世界末日的那一瞬,火山爆发了!

对2025有什么希望呢?否极泰来这是最大的期望吧。世界怎么样也不大关注,虽然我也知道大环境好了,个人更容易变得更好,但是真的看不到大环境有可能变好的迹象。

就这样,在傍晚暮色四合时,走进这并不拥挤的地铁车厢,给自己做了一个简洁的年度小节,也对新的一年许下深深的期许。

来年更好!25更好!

周记 – 2024 11 25

每周一原本就是很痛苦的日子,这周再加上上周六的值班、周日的感冒,更是感觉心力憔悴地痛苦。早上,看在着阴沉沉的天空、迎着细雨去上班的途中,真想来个痛快,QTMD,老子甩手扔下这一切乱七八糟的玩意!是因为年龄问题让我这样?

基于理性,我当然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自暴自弃,我得想办法解决问题,让自己能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过每一天,用正能量影响周边的人。自己面临的困境肯定不只是外界的问题,自身是否也存在能力、态度等方面的不足?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他人或环境,这是标准的推卸责任,典型的无担当行为。

当我在办公室看着窗外的绿植在风雨中摇晃,越发觉得寒冷。细雨如丝,不太像记忆里冬季的雨,只是环境已经变了,现在所处的已不是江苏北部平原,而是亚热带的南方,冬天湿润而寒冷而不是干冷。虽然这个时候就穿上羽绒服似乎有点太早,但是可以以感冒的名义来穿且不会有太强烈的违和感。在办公室待的时间越长就越让自己更加地焦虑,如何增加不在办公室的时间?

窗外的绿值是常绿的,一年四季基本没有什么变化。

今天已经是公历的11月25号了,再有35天就要告别2024!

飞逝的时光与自己的原地踏步,多么鲜明的对比!

预感

个人的经验是:预感这个东西,基本上是好的不灵、坏的贼灵。

从今年春节后,我就有着强烈的不安:我能够很清楚地看到团队里的危机,所以想了一些办法,未能解决问题后便退缩了。就这事,一定会引起不良的后果,对于我来说后果非常恶劣。

果然,事情还是来了。

作为一个管理者,无论组织给你多大的空间,你都要尽一百倍的努力去确保你的团队能够正常有序、良性地运行,如果你竭尽全力了还是无法改变。那只有两种可能:一是你自己能力不够、二是组织环境不允许你这么做。如果是第一种情况,承担责任、虚心学习再提升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;第二种情况那只有挥一挥衣袖、不带走半点云彩,与组织一别两宽吧。

若为了生存,而不去分析原因做出相应的选择,抱着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心态, “博炒”以求得到赔偿金,那就非常悲哀了。

此次教训我获得的经验或教训是什么呢?

作为管理者,不管是哪个阶层的管理者,不但要有敏锐的洞察力,提前发现危机,更要有魄力、有担当,想出办法消除危机。不然组织要你干什么呢?

只是,年龄越大,犯错成本越高,现在这样的年龄已经无法支付犯错成本了。